王家既在中庸子弟中遴选王府伴读,那应选之人,长大后多半会留在世子身边,做王府属官。
按照大明律,王府属官分两种,一种是品级高的,由朝廷选派;一种是品级低微的官员与小吏,则可以由王府这边举任。
王家是安陆州的庞然大物,同兴王府的关系就很重要。既不能太过谄媚,也不能太疏远。
这一代兴王,因纳了王氏女为夫人的缘故,对王家还算友善;下一代兴王与王家的关系,说不定就要靠这次选出的伴读来磨合。
想到这里,王青洪才真正松了一口气。既是由老族长选人,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,三郎功课好,四郎才回家,都不是适合人选。就算四郎现下入学,考试成绩不拘好坏,都不能证明什么。
对于安排四郎尽早入学之事,王青洪便也不再犹豫。
两人说的热络,一时竟是没有留意到在旁的道痴正听得津津有味。
他一边听着,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兴王世子的年纪。
宁王造反,兴王薨,正德驾崩,已继位的兴王世子成为嗣皇帝,进京入主紫禁城。
能被朝臣与**视为少年可欺,说明嘉靖进京时还未成年。大明宗室子弟,五岁请名,十岁请封,十五岁大婚。
这个成年的年纪,多是指大婚来说。如此看来,以上提及的几件大事,都会发生在三年之内。
大明官场向来是文官说话,武官与勋贵反而没有什么说话余地。
就算自己抱上未来皇上的大腿,可要是想靠幸进出仕,很难走到高位。
想要底气足,还是要靠自己,科举是条必走之路。
然而,科举又有籍贯限制。要是小嘉靖进京,自己却只能留在安陆应考,那还怎么抱大腿?
老爹与这纪先生说的,举贡之事,倒是一条更妥当的捷径。
道痴低下头,心里已经有了定论。
等回到家中,道痴便去了桐院寻王三郎,提出自己的请求。他想要借王三郎学习四书五经与时文的笔记。
王三郎闻言,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,招呼道痴随自己到书房,从书柜下拽出两个竹箱子。
箱子打开,里面全部都是王三郎的笔记,足有百十来本。
道痴见状,不由多看了王三郎两眼,生心佩服。
听说王三郎三岁开蒙,算算他读书的时间,不过九年。换成个成人,九年之间,记下百十来本笔记或许不稀罕;可对于一个才十一岁的小小少年来说,这其中的毅力与辛苦可想而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