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此言诚哉!
老百姓是最朴素的,也是最能感受到切身利益群体。
有赖于士绅们的造势,贾琏的名声在南阳城可谓【臭不可闻】。
但来百姓不管这些,他们人微言轻,只能在路边默默的看着马背上的贾琏远去。
道路两旁,密密麻麻,携儿带女,用沉默相送的方式,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情感和不舍。
到底来了多少相送的百姓,贾琏不得而知。
自觉做的还不够多的贾琏,没有下马承受百姓的感激,只是漠然的继续往前。
大军沉默前行,一点窃窃私语都没有,士兵们似乎被沉默中蕴含的力量吓到了。
人群中突然冲出来了一个满面沧桑的衣裳破旧的妇人,拉着两个八九岁的孩子,拦在贾琏的马前,二话不说,妇人拉着两个孩子给贾琏磕头三响,完事一言不发,拉着孩子就走。
受之有愧的贾琏在马背上,抬起袖子遮住脸,以示不敢受全礼。
此情此景,人群中有妇女突然扭头,掩面抽泣。
如同打开了某个按钮,压抑的情绪凶猛的爆发了。
无数百姓跪于道旁,嚎啕大哭!有父老声嘶力竭的嘶吼:“贾恩公,别走,求您了。”
贾琏见状赶紧翻身下马,也不去扶一下跪地的父老,加快脚步往前走,每个人都看见了,这位在士绅口中恶贯满盈的贪官,满脸泪痕,几乎是逃离了现场。
哭声震天,烟尘滚滚!
后军加快速度行军,队伍中的每一个士兵,都挺起了胸膛,高高的抬着下巴。
不要问他们脸上的泪水从何而来,他们也回答不上来。
大军远去,百姓迟迟不肯离开,原地望着道路上的烟尘。
“大人为何不下马谢过百姓?”齐国远与贾琏并行时,问了一句。
“一府百姓存亡寄于一人,此非荣耀,乃耻辱尔。”
贾琏的回答,齐国远听不明白,古往今来,不一直都这样么?
三日后,大军至襄阳城下,沿途依旧是一片破败景象,可见治下遭受兵灾之惨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