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勇敢的代价
这架🔦f-35,正是在📮🞏📊十四日夜间十一点左右从印度舰队🇷出发的侦察机之一。
在向西南方向飞行了一千四百多公里,即将到达最大侦察半🐜径的时候,飞行员接到了舰队发来的命令。
虽然战斗机上所剩的燃油已经不多了,仅够返回舰队,但是这名在美国接受了半年培训的飞行员没有迟疑,立即掉转航向,朝马尔代夫群岛南面飞去。更重要的是,在剩余燃油已经无法使其返🞱🗾回舰队的情况下,飞行员选择了超低空航线,而不是按照之前的方式在六千米高🝋空飞行。
当时,总共有六架☴🃥f-35转向飞往🝗马尔代夫群岛南面。
因为印度🎺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都在♿🎌美国接受过严格训练,对舰队航空作战战术有了深入了解,更清楚⚽🖵🖽舰队航空作战的精髓,在素质上比那些主要在国内接受美国教官训练的空军飞行员高得多,所以这六架f-35的飞行员在知道已经无法返回舰队的情况下,都采用了超低空飞行线路。
可以说,他们都做出了自我牺牲。
说得直接一点,舰队打📮🞏📊破无线电静默,表明舰队已经🜻😯暴露行踪,而新的侦察安排表明敌舰队很有可能就在马尔代夫群岛南面。对侦察机来说,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敌舰队,就无法及时发起进攻。也许,他们无法改变舰队遭到打击的命运,但是他们至少可以为舰队争取到反击机会。
关键🔦就是,能否隐蔽靠近敌舰队,而不是在离敌舰队几百公里的地方就🜟🃖🗰被发现。
超低🔦空进入成为唯一选择🔘🀼🂇,而且这也是f-35唯一有可能避开特遣舰队预警机,隐蔽靠近特遣舰队的办法。
要知道,如果f-35的飞行高度为六千米,在四百公里外就会被特遣舰队的预警机探测到。如果把飞行高度🎞💏🐷降低到二十米以下,利用海面对电磁波散射造成的干扰,特遣舰队的预警机在被动探测模式下,对f-35的发现距离肯定不🄰🁍足一百公里,只有在主动探测模式下才能达到两百公里以上。
如果预警机采用主☴🃥动探测模式🛣,那么就没有🍽🍠任何优势了。
原因很简单,f-35上有被动雷达探测系统,即可以让火控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,探测预警机发出的雷达🙉信号,从而确定预警机的大致方位,然后通过调整航线来避开预🕁🆫警机,避免被预警机发现。
事实上,在被动探测技术成熟之后,只有在进行防空作战的时候,预警机才会以主动探测模式工作。在执行警戒任务的时候,预警机主要以被动探测模式工作。如果特遣舰队还没有暴露行踪,预警机更加🀲🀰🀟得以被动模式工作。贸然启动主动雷达,只会使特遣☃舰队提前暴露行踪。
当时,特遣舰队🕰🍎上空的四架预警机确实都以被动模式工作。
更重要的是,那架f-35逼🛣近的时候,j-32机群正在返场,几按照着舰规定,沿六边航道陆续进入着舰区域。
结果就🌦🁔🅢是,预警机把f-35当成了一架返航的j-32。
虽然f-35与j-32的雷达信号特征完全不同🔞🁲,但是两种战斗机的大小旗鼓相当,对电磁场产生的干扰作用也差不多,加上低空的电磁场更加复杂,所以当预警机以被🕁🆫动探测模式工作时,很难区分这两种战斗机。
当时,最先发现f-35的🔡🂍是“南岭”号上🍽🍠的着舰引导员。
因为发现f-35没有按照规定沿六边型航道进入,着舰引导员还打出了灯光信号,要求飞行员复飞,👥按🚉照规定依次进入着舰航道。
显然,着舰引导员发出的信号根本没有用。
紧接着,这架👢f-35用机关炮扫射了“南岭”🛈🚝号,也因此暴露🅨了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