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i群2见多尔衮又陷入了沉思,李杜国也不禁有些着急,虽然他是朝鲜的全罗道左水军节度使,但朝鲜很早就开始闭关锁国,不与外界来往,因此朝鲜的海洋观念其实出清廷高出不了多少,李杜国的海洋认识,也就仅限于在朝鲜沿海巡视,对世界帆船和海战和发展变化也几乎一无所知,对所谓西洋大海船也只当是一个传说
但朝鲜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军事天材,全国上下对其自然十分推崇,说李舜臣是全民偶像,也不为过,因此李舜臣死后,在朝鲜几乎成为一个半神似的存在,而李舜臣的海战思想,战术、使用的战船,当然也被奉为最权威的jing典,根本就无人敢质疑
李杜国作为李舜臣的重孙,对祖上的辉煌业绩当然也是推崇倍至,而达到一种盲目相信的地步,在朝鲜别说有人敢否定李舜臣,就是有人提一点不同的意见,李杜国都会拔剑和他决斗,而郑芝龙这一席话,难听得说,是把李舜臣贬得一钱不值,李杜国当然不能接受,不过当着多尔衮的面,他还不敢向郑芝龙提出决斗,只好道“龟甲船的威力,岂是如郑将军所说而且龟甲船上,同样也可以放置火炮,双方同以火炮对决,但龟甲船的防御力强一些,自然也厉害一些”
郑芝龙把该说的都说了,也懒得和他争一些细枝末节,只是道“摄政王,海军战船关系重大,还请摄政王三思”
多尔衮道“如果不用龟甲船,我们现在能够造出什么船来”
郑芝龙道“臣己经想过,我大清缺少造船工匠,应该到南方去聘用,虽然浙江、福建都不可行,但东亦有不少造船的能工”
多尔衮心中一动,这到是个好办法,不管怎么说,广东的尚可喜还是和清廷近一些,如果找他帮忙,确实可以从广东调一批造船工匠过来相信这一点小忙,尚可喜是不会拒绝的
这时郑芝龙又道“还有就是红夷áo人善造大船,商家军的海船,多是照红夷áo人的大船仿制,因此唯有请红夷áo人相助造船,方才能与商家军的水军相抗臣昔日在南方,与红夷áo人素有来往,也可以为大清穿线引桥,与红夷áo人联糸”
多尔衮还没有说话,李杜国己道“摄政王,外臣素闻红夷áo族仍是蛮荒犬夷之辈,不通礼议,不闻王教,茹áo饮血,人轮颠倒,而大清仍天朝上国,礼仪之邦,又岂能与红夷áo族通好”
郑芝龙听了,也不仅又好气又好笑,摇了摇头,道“红夷áo仍是我们的通yu叫法,其国名尼徳兰,仍是泰西诸国中一国,离中国数十万里,彼国体制风俗,虽与中华大为炯异,但亦立国千年,怎能说是蛮荒之辈,你的见识短浅,一叶蔽目,不过是井底之蛙,又岂知天下之大”
李杜国“哼”了一声,道“全是一派荒谬之言,天下虽大,但除中华之外,又岂有他国郑将军故意说其离中国十数万里,不过是让人无法查证罢了”因为见多尔衮并没有制止自己和郑芝龙争辩,李杜国也不由胆大了一些,言语之间,也带有一些不敬之言
不过见李杜国这样近乎强辩的否定海外的一切,郑芝龙也觉得没法再和他说下去了,只好看向多尔衮,听他来裁断
清廷本身就是一个落后民族,在入关之后,虽然以中华正统自居,而且也处处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,最怕就是别人说自己蛮荒夷狄之族,这也是所有暴发户的心态,有了几个钱之后,就想装贵族,玩底蕴,因此对李杜国所说的话,多尔衮在心里也有几分赞同
但多尔衮毕竟不是腐儒,而且北京还有一些传教士,对红夷áo人到有一些耳闻,当然也知道红夷áo人在一些所谓奇yin技巧方面,确实比中国强别的不说,就是红衣大炮,就是红夷áo人传入中国的
其实最初的红夷大炮大部份都是从澳én的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的,只是当时的中国人对欧州并不了解,在最初的时候,曾把欧州人全算作佛朗机人,后来才慢慢分成了佛朗机人、干系腊人、红夷áo人,但俱体谁是谁,其实也没几个分得清楚,张冠李戴,指鹿为马,以一带全的事情其实也不少
因此多尔衮也觉得,如果红夷áo人真能帮自己造船,和他们联系合作,到也不错因为多尔衮知道,郑芝龙在南方,也经常和红夷áo人通商来往而且现在商毅似乎进了一步,不仅和红夷áo人做生意,多尔衮从南京的谍报人员那里也知道,在前不久商毅还纳了一个红夷áonv人为偏妃
不过多尔衮马上想到,商毅纳了红夷áonv人为偏妃,是不是表示双方有可能达成某种政治协定,也许这就是一én政治婚姻,那么红夷áo人还会帮自己吗?当然按多尔衮现在的见识阅历,也只能理解到这一步了
郑芝龙也不禁苦笑起来,只好又把佛朗机人、干系腊人、红夷áo人向多尔衮详细的解释了一遍,也算是给多尔衮上了一节国际大势的课
听郑芝龙说完之后,多尔衮这才对海外多了几分了解,因此想了一想之后,对郑芝龙道“老郑,这件事情你让我再想想”然后又对李杜国,道“李将军,我会让人给你们安排地方,这种龟甲船,先造几条出来再说”
李杜国听了,也总算心情好了一点,毕竟多尔衮还是用了龟甲船,因此也道“多谢摄政王,等龟曱船造好之后,再请摄政王观看”
两人退出之后,多尔衮又沉思了一会,认为联系红夷áo人,到是可以试一试,不过不能通过郑芝龙,毕竟现在清廷对郑芝龙可不能完全放心,既然他和红夷áo人的关系jiāo好,那么如果让郑芝龙和红夷áo人搭上关糸,说不定还真会让郑芝龙逃出去
毕竟商家军的海上突袭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多尔衮,大海才是最好逃跑的地方,万一让郑芝龙上了船,扬帆出海,清廷还真就拿他没办法了,因此这条龙一定要牢牢的锁在岸上,千万不能让他见水,否则就是龙入大海,再难束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