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奴方面所要承担的,无非就是被汉化的风险。
落后文明为先进文明所侵蚀,然后同化,以至于整个种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实例比比皆是。
这本就是人们渴望更好的生活的一种必然趋势。
无论东西方,人们往往可以从历史长河中找到违反这一趋势的例证。
比如古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亡。
但总体而言,人们向往更文明的生活的长久趋势是不会变的。
而中原王朝所要承担的风险,更多是内在的。
首先一点,就是道德层面的风险。
众所周知,重农抑商,是封建王朝一以贯之的态度。
即便是在商业高度发达的宋代,这一态度也未曾出现过丝毫动摇。
而在国家层面上推动贸易,显然是违背了这一道德准则的。
幸而战国时代对于商业的抑制虽然同样也有,但远没有后世儒家王朝那般深恶痛绝。
总体而言,对于商业活动的进行,整体的环境甚至是较为宽松的。
因此,才有了扶苏在此时向匈奴使节提出开放贸易的举措。
不过稍微出乎了他的预料,呼衍牙栾对此的迫切程度,远超了扶苏此前的预估。
甚至在这样的条件下,对方对于十倍于月氏的礼物,看起来竟然没有了抵触。
但其实仔细想想,呼衍牙栾的态度并非是完全不能理解的。
草原民族对于贸易的渴望,自来是远高与中原的。
无论是他们所能提供的良驹、动物毛皮,还是奶酪之类的土特产,对于中原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。
而中原出产的盐巴、粮食、丝织品,对于草原而言则是生活的必需品。
尤其是盐,以及日后的茶叶,对草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,但自身又无法生产的。
在后世,匈奴为了能够获得贸易的权利,甚至不惜与汉帝国展开全面战争,以此付出的代价,是难以想象的惊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