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.
当散落在诗词之中的那些栀子、茜草、苏木、蓼蓝……都落在布料上呈现出植物特有的颜色当“草木染”进入。
使用植物制作原料为织物染色,这样古老的技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对于大众而言,草木染既陌生又熟悉,我们熟知它是某种传统,但又无法讲明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件事。唯一能够肯定的是,这种技艺早已远离当下的日常生活。
「岁时记」是果库君曾采访过的青葵街工作室运营的另一个品牌,专注于草木染制品。桔子和凌燕两人还是杂志社同事的时候,曾制作过一期草木染专题,以此为契机,开始了对这门传统技艺的探索。
「走了不少地方,找到一些师傅,自己也在做一些浅薄的试验。但因为当时还在杂志社工作,所以更算是处于一个学习研究的初级阶段吧。
一直到我们有了青葵街的工作室空间,才把染缸比较正式地建立了起来。」桔子这么说道,「断断续续有五年了吧。」
「岁时记」背后的三个小伙伴,桔子、凌燕和晓晓,身着草木染围裙
她们追溯「福建青」的经典染色方法,却并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所谓的「中国风」之中,更希望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,去创作符合现代审美、能够融入日常的生活物件,去展现植物染色应有的时代美感。
因为草木染是一个与季节、地理、环境、物候、植物关系特别紧密的技艺,所以我们叫「岁时记」就是为了表达这一层关系。
不过因为这个名字太古雅了,而我们其实是比较排斥「中国风」的这类东西,所以最近一度想把这个名字改掉……再说吧。
想到一种非常「中国风」的染制品,就是云南或者江浙一带旅游景点商店街里到处可见的小玩意儿,对于这种纪念品性质的染制品,你们怎么看?
明清时期有「福建而蓝,蓝甲天下」的说法,当时蓝染的蓝就被称为「福建青」,安溪的蓝印花布曾经盛名一时,那里有一条蓝溪,就是曾经被蓝染的染液染成蓝色的溪水。
所以我们做的蓝染其实是有一些地域特色,比如我们使用的是福建当地出产的板蓝制成的靛蓝。
你们的店铺里写着,「草木染是一件入门很容易的事……但距离染出一件颜色稳定、清晰、均匀的物件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」所以,在学习草木染的过程中,有哪些方面是特别需要注意的?
这个问题太大了,我没法回答。我只能解释一下我说的那句话,草木染入门很容易,你只要去菜市场弄点洋葱皮回家煮一煮,过滤完就能染一块布。
但是再深入研究下去,你要要求自己每一次染出的颜色都相同,就必须对洋葱的品种、与水的比例、温度、酸碱度、染布温度、时长、面料的种类都有清楚的了解,而洋葱皮可能只是第一步,万千染料在自然中,需要你依靠实验和经验累积去了解。这是它难的地方。
新入门者可能还会有点担心草木染衣物的后续打理问题,比如它们会不会很容易掉色,能不能暴晒,又或者需要特别的洗护方法吗。
不要太阳暴晒,不要碱性洗涤剂清洗,这是它的保存方法。但是颜色退了也没什么,就像我们在《借颜色的小人》里说的,借来的颜色总是要还的。
《借颜色的小人》是你们参与香蕉鱼书店「豆本」活动的作品吗,为我们介绍一下吧。
草木染中称植物染出的颜色是人们向大自然借来的,这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对草木染的诠释,借来的颜色,随着时间的推移、长久的穿着,又慢慢还给自然。
于是我们用一个「借颜色的小人」来呈现草木染中最经典的蓝染的过程,从种植到打靛、还原,和染色,蓝色在画面中一页页增多,最后颜色褪去,随风而逝。
除了店里在卖的围巾、t恤之类的商品,我特别想知道,你们有没有染过什么特别好玩,或者一看就不一般的东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