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爱马仕找“感觉”整整3年才过关
张德明编了几十年的竹编,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和爱马仕这样的国际大牌相遇,也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。
2008年,爱马仕(中国)采购部通过网络了解到青神竹编,又通过青神县有关部门牵线搭桥,联系到青神多位竹编大师,通过对竹编大师的比对,他们觉得张德明的风格最对路。
双方达成意向后,张德明派自己作坊里的骨干张师傅驻扎上海编制竹编样品,以方便和爱马仕方面直接当面沟通,自己则在青神和张师傅遥相呼应。
爱马仕喜欢什么样的风格?他们的要求提得很模糊:你们就随便编,我们看到好就行。
张德明当时就预感到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。他的预感还真对了。
一年过去,张师傅已经迷上了上海菜,却还是没有拿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作品。正当张师傅准备离开上海前几天,左思右想后的张德明提出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。张师傅用这种张德明创新的编法做了一个样品,爱马仕工作人员觉得有点感觉了,但还不是十分满意。第二年,张德明又换了刘芝师傅到上海继续为爱马仕打造样品,通过将编织的经线变细,竹编的效果又好了不少,“线条开始流动起来,变得生动。”对方表示满意。
但新问题又来了。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瓷胎竹编在用开水煮过后,个别竹编表面有一点点发白。
竹丝经过各种处理后应该没问题,难道是粘贴的环保型胶水不合适?在青神,张德明也在做着实验。牛皮胶、万能胶……市面上的胶水差不多都试用完了,他还尝试用黄豆、中草药熬胶,但还是不行。
跑遍了眉山所有胶厂,张德明终于在成都的一家胶厂找到一种胶水解决了问题。
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太好了。”爱马仕相关负责人在看了他们的最终作品时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。这距离最初提出合作,已整整过了3年。
张德明的竹编要求非常苛刻:瓷胎竹编都是节选长66厘米以上,没有划痕的两年青壮年竹,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8两,真正的“经篾薄如绸,纬丝绷如发”。
即使3年才做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产品,张德明也没有放弃。“我做事,不做则已,要做就做到最好。而且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,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。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,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。”
曾有一次为爱马仕提供瓷胎竹编,因为0.43毫米的竹丝错用成了0.45毫米,造成150个盘子部不合格,损失了20多万元。
因为这种苛求,张德明与爱马仕品牌保持了长期合作的关系。现在张德明有20多个竹编师傅,每个师傅一个月只做得出一套作品。
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看了他的藤编作品后,写下一句话:“你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品。”爱马仕执行总裁还私人收藏了他编织的两套“桥”系列竹艺茶具。
除了和爱马仕合作,张德明还自创了自己的竹编品牌“竹福”。“这样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创造作品,也能拥有自己的品牌。”
看着眼前一件件竹编艺术品,张德明谈起未来的设想:很多年前,中国瓷器走进了欧洲上流社会,如今我想让中国竹编瓷器再次跻身世界。
当传统的竹背篼竹扇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时,竹编该如何与这个时代亲密接触?
走进青神,农家房前屋后,沟边坡上遍布竹子,城市建设也融入大量竹元素,路灯是竹,建筑是竹,不断提醒着人们“中国竹编艺术之乡”的存在感。
采访中,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高官、主任杨燕强说到一个观点:如果只是延续传统做法,这个产业必定面临滑坡的风险。转型势在必行。青神使出几个招数:一是与高端品牌嫁接,比如与爱马仕的合作,比如为宜家生产灯具;当传统的竹背篼竹扇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时,竹编该如何与这个时代亲密接触?
走进青神,农家房前屋后,沟边坡上遍布竹子,城市建设也融入大量竹元素,路灯是竹,建筑是竹,不断提醒着人们“中国竹编艺术之乡”的存在感。